今天刷到一个有意思的成语故事,“前倨后恭”,说的是啥?说的是一个人,一开始态度特别差,牛气冲天的,态度来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,变得特别恭敬。我就好奇,这是咋回事?于是我就...
今天刷到一个有意思的成语故事,“前倨后恭”,说的是啥?说的是一个人,一开始态度特别差,牛气冲天的,态度来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,变得特别恭敬。我就好奇,这是咋回事?于是我就去翻翻资料,想搞明白这背后到底有啥故事。
一查才知道,这个成语讲的是战国时期一个叫苏秦的人。这家伙是个纵横家,说白就是靠嘴皮子吃饭的,到处游说各个国家的国君,推销自己的政治主张。苏秦到处碰壁,没人搭理他,混得那叫一个惨,灰溜溜地回老家洛阳。
你想,他这一副落魄样回家,家人能给他好脸色看吗?他嫂子饭都不给他做,还把他狠狠地骂一顿。这个时候的苏秦,估计心里拔凉拔凉的。
苏秦这家伙,不知道是开窍还是咋的,居然混得风生水起,挂六个国家的相印,还让这六个国家联合起来对抗秦国,那可真是厉害!
游说失败,穷困潦倒:我先是仔细读几篇关于苏秦早年经历的文章,发现他一开始游说各国,确实没人买他的账,穷得叮当响,回到家里,亲戚朋友都瞧不起他。
发奋图强,终获成功:我又找找他后来的事迹,发现他并没有放弃,反而更加努力地学习,最终他说服六国,成功地搞起合纵抗秦。
家人态度转变,前倨后恭:然后我又对比他前后两次回家的不同待遇,发现他发达之后,家人对他的态度完全变,那叫一个热情,这不就是典型的“前倨后恭”嘛
苏秦到东边齐国拜师求学,在鬼谷子先生门下学习“纵横之术”。
苏秦最初和魏国人张仪一起随鬼谷先生学习纵横之术,学成之后就开始游说。这回他游说各国主张各诸侯国联合起来共同抵抗强秦,在诸侯国中影响很大。
苏秦还没有成名之前,外出游说几年,没有一个国家接受他的纵横术。他穷苦潦倒,回到家中时,家中都不给他好脸色。但是苏秦功成名就的时候,再回到家中,家人都对他很恭敬。
这前后的反差,不就是“前倨后恭”的最好体现吗?我就在想,这人,还真是现实。你没本事的时候,谁都瞧不起你;你一旦有本事,所有人都围着你转。这让我想起《乡村爱情》里的谢广坤,那可真是把这种“中国式亲戚”的嘴脸演绎得淋漓尽致,没用的时候对你百般刁难,有用的时候就来巴结你,真是让人又气又笑。
通过这个故事,我算是彻底搞明白“前倨后恭”是咋回事。就是告诉我们要努力让自己变得强大起来。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。
这事也让我反思自己的生活。我有时候是不是也这样,对那些看起来没啥用的人态度冷淡,对那些有权有势的人又特别热情?虽然不愿意承认,但我还是默默地开始观察自己的行为,看看我是不是在无意中也做“前倨后恭”的人。这还真得改改!
今天这一番探索,让我收获不小。我不仅解一个成语背后的故事,还对人性和人际关系有更深的认识。这可真是一次有意义的探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