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养好鸡首先要搞好管理,如何搞好管理有很多学问了。弄懂养殖技术规范,比如:温度、湿度、密度、通风、整齐度(均匀度)、体重、料肉(蛋)比等等。虽然这些东西是老生常谈,但是...
要养好鸡首先要搞好管理,如何搞好管理有很多学问了。弄懂养殖技术规范,比如:温度、湿度、密度、通风、整齐度(均匀度)、体重、料肉(蛋)比等等。虽然这些东西是老生常谈,但是真正把这些东西搞明白,弄透彻的养殖户并不是很多!有人认为书上那些理论性的东西太抽象,太教条,离实际情况很远,实际不然。
温 度
不同日龄的鸡有不同的温度需求。那么温度多少度最好?保温的同时要通风,一通风温度就下降,这是个矛盾,这个矛盾如何解决?为什么要给鸡保温呢,主要是为了让鸡群快速生长,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!雏鸡温度要求30~35度之间,育成生长阶段20~25度之间,肉鸡后期(冬天)温度能达到18度左右以上就可以了!
这个温度不是绝对的,要结合鸡群的密度,取暖方式等等,是一个大概的参考值!正常情况下鸡群在室温(20~25度左右)是最理想的生长温度!其实带毛的动物在自然界生存,什么温度都能生存,只不过生长速度可能不理想(营养转化成热能来提高体温消耗掉了)。
散养的鸡冰天雪地也不会冻死。但是养鸡最大的敌人不是温度低,而是温差大,即忽冷忽热。冬春、夏秋等季节变换时节,鸡群最易发病。资料表明,温差超过5度就能对鸡群产生明显的应激反应!鸡舍温度高点,温度低点都可以,尽量保持恒定,所以保持鸡舍温度恒定就比单纯保温更重要!
湿 度
湿度和氧气含量也有关系,湿度大了氧气含量低,湿度小了氧气含量高,阴天感觉闷就是这个道理。潮湿闷热环境下,容易发生球虫疾病,加重呼吸道疾病,易感染法氏囊病等疾病。如果鸡舍过于干燥,灰尘过多,也容易发生支原体、大肠杆菌等引起的气囊炎,春季干燥多风季节多发。关于湿度的问题,本人研究不多不再赘述!
密 度
密度过大,通风不畅的鸡群更容易发生支原体、大肠杆菌等环境性疾病,而且疾病不易治疗。如果治疗,要首先改善环境。再就是密度过大,鸡群的整齐度(均匀度)较差,大的大,小的小,祖孙三代。密度大,更有利于疾病的传播感染。
散养鸡比鸡场(高密度鸡群)发病少。大家都有的一个经验就是把发病鸡挑出来放到室外,有时病鸡能自然恢复,原因是空气新鲜,环境好!动物都有自己的活动范围,相互之间也有争斗,密度过大活动范围过小,机体体质较差。强壮的欺负弱小的,争食抢水,强的长的越来越大,弱的始终不能发挥最好生产性能。
通 风
通风的目的是什么?是改善空气质量,排出废气,换进新鲜空气(氧气)。养殖户往往是打开屋顶的气孔,或者天窗,认为这就是通风换气了。其实不然,通风分为正压通风、负压通风等。通风要有进风口,有排风口,这样才能完成通风。
只打开天窗或气孔不一定能很好的通风,因为没有压差(压力小)空气不流通。有经验的养殖户曾这样检验通风,吐一口烟,从进风口流向天窗,表明通风良好。如果烟走的速度快说明通风量大,如果烟不流动说明空气不流通。
在冬季有养殖户在棚边脚放置五十公分长短的烟囱(要调节直径大小)或者用砖头垒成10公分高的风洞,这样冷空气由烟囱或着小风洞经过预热进入鸡舍,即能通风换气,又不产生冷风刺激鸡群发病。 通风的目的是给鸡群增加氧气。缺乏氧气(空气质量差)鸡群必定不能发挥最佳产能。
另外还有防疫,预防保健,营养等问题,都需要搞清楚,明白其中厉害关系。而不是随大流,或者是什么都不信(预防保健)!有些老养殖户,有自己的老经验,但是养殖环境变了,疾病在变,养殖技术也在变,思想观念更要改变。有些人曾经追求新养殖技术(被经销商,技术员忽悠了),没有达到理想效果,转而开始怀疑任何养殖技术,其实这是不对的,要分清精华糟粕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