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儿个我跟大伙儿聊聊这个重阳节的来头,是怎么一回事儿。也是我自己好奇,所以就花时间研究一番,把这过程也给记录下来,还真有点意思,跟大家分享分享。我是先去网上搜搜这“重阳...
今儿个我跟大伙儿聊聊这个重阳节的来头,是怎么一回事儿。也是我自己好奇,所以就花时间研究一番,把这过程也给记录下来,还真有点意思,跟大家分享分享。
我是先去网上搜搜这“重阳节”到底是个这不查不知道,一查发现还真挺有说头。最早的时候,这重阳节跟老天爷有关,那时候的人们都信奉天象,这重阳节就是从这儿来的。我估摸着,大概那时候的人们看着天上的星星,觉得特神秘,就想着要拜一拜,求个平安啥的。
然后,我又发现,这节日在上古时期就有,但是那会儿还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。到西汉,人们开始正式过这个节,而到唐朝,那可是鼎盛时期,各种庆祝活动都搞起来。
我还看到一个挺有意思的说法,说重阳节也叫“重九”,因为“九”在古代是个特别的数字,代表“阳”,也就是积极向上、充满力量的那一面。九月九日,两个“九”碰一块儿,那不就是“重阳”嘛我琢磨着,古人可真会玩,数字都能玩出这么多花样。
除这些,我还发现一个古老的传说。说是东汉时期,汝河那块儿有个瘟神,这家伙一出来,人们就得遭殃,病倒一大片,还死人。当地的老百姓可是被折腾得够呛。这传说听着就让人觉得那时候的人们生活真不容易,遇到点天灾人祸的,就得求神拜佛保佑。
我还看到一些资料,说古人过重阳节要登高。我心想这登高望远,视野开阔,心情也能舒畅不少,确实是个不错的活动。而且九月九这天,数字里最大的阳数,寓意着健康长寿,长长久久,这不就是人们常说的“久久”谐音嘛这么一想,这重阳节还真是个充满美好愿望的节日。
然后,我还读到王维的那首诗,“独在异乡为异客,每逢佳节倍思亲。遥知兄弟登高处,遍插茱萸少一人。” 读着这诗,我都能感受到那种浓浓的思乡之情。特别是那句“遍插茱萸少一人”,真是让人心里酸酸的。
为搞清楚重阳节的习俗,我可是查不少资料。发现这登高还跟一个道教的传说有关,说是一个叫费长房的人,他有个徒弟叫桓景,跟着他学好多年。然后到九月九这天,就有后来的故事。具体的我就不细说,反正挺神奇的。
还有,我还专门去找《吕氏春秋》里关于《季秋纪》的记载,里头写着“(九月)命家宰,农事备收”,意思大概就是九月份,让管家把农活都安排准备过冬。这么一看,重阳节还跟农事活动有关。
我这番研究下来,对重阳节的来龙去脉算是有个大致的解。从一开始的好奇,到后来的一步步探索,还真挺有意思的。我觉得,这传统节日里头,藏着不少古人的智慧和故事,值得我们好好去解和传承。我就把我的实践过程和记录都分享给大家,希望大家也能从中感受到这传统节日的魅力。
今年的重阳节,我打算也按照传统,和家人一起登高望远,感受一下古人的情怀。说不定还能有什么新的感悟,到时候再跟大家分享!
重阳节的起源和发展:
起始于上古时期的天象崇拜。
普及于西汉,人们开始正式过节。
鼎盛于唐代,各种庆祝活动兴起。
重阳节的别称和含义:
也叫“重九”,因为“九”在古代代表“阳”。
九月九日,两个“九”相重,即为“重阳”。
“九九”谐音“久久”,寓意长寿和长久。
重阳节的传说和习俗:
东汉时期汝河瘟神的传说。
登高望远的习俗,与道教仙话有关。
农历九月初九,与农事活动相关。
诗词中的重阳节:
王维的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》。
以上就是我这回实践的全部记录和分享,希望大家喜欢!